湖南全媒體見習記者 梁原 通訊員 李毓琛
走進夏日的寧夏銀川市寶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鳥語花香、綠樹成蔭,這里的寧夏藥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格外吸引眼球:怎樣配備家庭藥箱、外出旅游要帶哪些藥品、煎煮中藥選什么樣的容器最好、藥品監管“四個最嚴”是什么……在這里都能找到答案。2022年以來,寧夏藥品監督管理局在銀川市、海原縣建成首批“寧夏藥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真正做到了貼近群眾、法潤民心。
藥品安全,法治先行。近年來,寧夏藥監局持續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公示率達到100%;全區查辦涉藥違法案件數量實現3年連增……自2018年以來,寧夏藥監局積極推進藥品監管法治建設,2022年成功創建為“自治區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單位”。
法治政府建設駛入“快車道”
近年來,寧夏藥監局始終把法治政府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先后制修訂《黨組工作規則》《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和裁量基準等權力規范運行機制,出臺一系列科學監管制度,為推動藥品監管法治政府建設提供制度保障。成立行政處罰案件審理委員會,發揮公職律師和法律顧問法制審核職能,法制審核率達到100%,依法行政能力持續提升。制定完善區市縣三級藥品監管事權劃分規定,建立自治區本級權責清單,印發市縣藥品監管權力清單指導目錄,構建權責明晰、依法行政的藥品監管責任體系。2021年,在國家藥品安全考評中,寧夏藥監局首次由C級升入B級。推動自治區及各市縣普遍成立打擊整治危害藥品安全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將2022年藥品安全專項整治納入自治區“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建成首批寧夏藥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并投入使用,打造“藥安早知道”宣傳品牌。
?寧夏藥監局將疫苗追溯系統與衛健部門實現組網,地產制劑品種完成與阿里“碼上放心”平臺對接,有力提升了行政執法智能化、規范化水平。聯合寧夏發改委印發《寧夏藥品生產經營信用分級分類管理辦法(試行)》,全區“兩品一械”企業藥品安全電子信用檔案建檔率達到87.2%,信用等級評定率達100%。此外,寧夏藥監局還全面推行審批事項“清單式”管理、“一站式”服務,開辟“綠色通道”,實施“容缺辦理”和收費減免政策,3年來累計為企業減免收費248.4萬元,自治區本級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達到94.9%,受到企業和辦事群眾普遍好評。
“陽光藥店”工程讓百姓心安
“登錄‘陽光藥店’的企業端,可以上傳藥品進銷存信息、醫師處方、陰涼(冷藏)藥品儲存區溫濕度數據,對藥品銷售終端實施在線管理。”日前,寧夏國大藥房康樂店負責人介紹。
零售藥店作為直接面對公眾的藥品銷售終端,一直是藥品監管的重點。寧夏藥監局創新實施“陽光藥店”工程,利用智能監測設備和移動互聯網,構建政府監管、公眾監督和零售藥店自律有機融合的社會共治格局。
據介紹,“陽光藥店”信息系統線上智慧監管平臺設置有“企業、監管、公眾”三個端口20多項功能。“消費者通過手機微信搜索‘陽光藥店’小程序或在‘我的寧夏’搜索‘陽光藥店’,可以查詢藥店、藥品信息,我們則可以通過監管端遠程隨機抽查,根據發現的問題,執法人員可以針對性地開展監督檢查,網上實時監測督促整改落實。”寧夏藥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截至8月中旬,寧夏納入“陽光藥店”信息系統管理的零售藥店達4543家,其中4240家被評定為“陽光藥店”,占總數的93.3%,超額實現了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要求的工作目標。
“小局大所”改革激活監管末梢
目前,寧夏各市、縣的藥品監管工作由當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為了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的監管模式,今年5月,寧夏石嘴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區率先實行“小局大所”改革,在編制總量不增的情況下,下沉75%執法力量,在大武口分局、惠農分局分別打造1個藥品專業監管所。藥品監管所不再承擔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監管以外的市場監管業務,既為基層減輕了負擔,也減少了市局、分局層層部署的“中間環節”,蹚出了“監管職能集約化、監管隊伍專業化、監管能力標準化”藥品監管加強版新路子。
藥品專業監管所運行3個月以來,石嘴山市藥、械、妝監督檢查覆蓋率超過64%,零售藥店“陽光藥店”達標率達93%,一級以上醫療機構“規范藥房”達標率100%,藥品不良反應報告醫療機構占比達92%;行政處罰案件立案27起,罰沒款27.7萬余元,行業監管取得明顯成效。
圖片說明:1、今年4月,寧夏藥監局開展“媒體進藥企活動”,藥企負責人(中)向記者介紹情況。
2、自治區藥監局工作人員在寧夏藥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講解法治政府建設的相關工作。
3、自治區藥監局工作人員在寧夏藥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講解法治政府建設的相關工作。
責編:彭吉露
來源:湖南法治報